新闻媒体
武汉蔬菜研究所:数字化改造显神威
发布时间:
2021-12-03
普通的蔬菜大棚经过一番数字化改造后,
管理成本大为降低,
产出效率明显提高,
展示出了农业黑科技的神奇威力。
○ 2020年12月16日,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盛大开启,这是武汉获批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后举办的首场农业展会。在这个展会上,富邦股份集中展示了各种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成果以及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案例,其一系列农业黑科技吸引了参展人员的好奇和探究的目光,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参观了富邦股份的展台,他对展台上的测土车、传感器、喷灌机、水肥机等农业黑科技极感兴趣,盛情邀请富邦股份的技术人员到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考察。
○ 农业展会结束后,富邦股份前往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参观、考察了研究所实验基地上的育种大棚等一批蔬菜大棚,认真倾听蔬菜研究所对大棚实施数字化改造的详细需求后,确定了具体服务方案。双方就服务方案交流、讨论并完善后,签订了服务合同。
▲ 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大棚
今年5月开始,富邦股份组建技术服务团队,驻点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区分类别后按照不同标准对近20个大棚进行数字化系统改造。
技术服务团队对2个育苗大棚实施了高标准改造,安装喷灌设施、补光灯、温湿度传感器、针对作物检测和环境检测的摄像头、自动喷灌和自动卷帘控制系统、显示各种数据的数字大屏等;对5个大棚实施了中等标准改造,安装了通风、卷帘系统和作物生长检测、温湿度检测设备等;对10个大棚实施了一般标准改造,安装了作物生长检测、温湿度检测两个功能模块的设备。
○ 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在蔬菜种植、政府菜篮子建设工程方面具有试验示范作用。武汉市农科院的直属单位林业果树研究所和湖北省蔬菜、水果类科研机构(如:湖北省无果悬铃木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蔬菜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蔬菜种子种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均可能使用大棚实施苗木、蔬菜和水果新品种的研究试验,存在大量数字化改造的潜在需求。
做好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这个特殊客户的数字农业服务,可以迅速提高富邦股份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影响力,催生湖北省内、甚至全国一大批同类型科研机构的现实需求。正基于此,富邦股份完成服务合同后,后期还将提供增值服务,对蔬菜大棚进行数字化更新、迭代改造,与田小二平台链接,根据实时检测的各种数据进行手机可视化操作,精准感知温湿度实时检测结果,并根据感知结果自动决策和控制设备工作,实现自动化操作,比如实现自动卷帘、自动喷灌等。这些操作无需人工进行,可以大量减少人工服务成本,大大节约蔬菜大棚的管理成本。
昔日,育种大棚需要人工育苗、喷灌、施肥、通风,但经过数字化改造后,通过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节约了生产管理成本。例如,启动一体式设计的智能气象传感器测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要素的智能气象感知,再利用感知的数据结果启动阀门控制系统和通风卷帘系统,达到通过喷水、通风来降温的目的。
以前,蔬菜大棚内灌溉和施肥需要借助人力和机械分别实施,费工费时,如今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只需根据不同的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期需水和需肥规律这些情况进行不同生长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借助水肥机的压力系统,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和特点,将可溶性固体或液体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供肥,使水肥相融后,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实施喷水、施肥的精准操作后,既省工省时,又节水省肥,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 育种大棚前的数字大屏
实验基地一端的数字大屏与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手机终端互联互通,每个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风向等实时传输,随时随地可触屏搜索相关数据,发出指令,遥控操作喷灌、施肥、通风、气象感知等各种系统,即使在遥远的异地,也能对大棚室内状况了如指掌,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数字化改造一新的蔬菜大棚受到武汉农科院及其蔬菜研究所领导的高度好评,他们认为,富邦股份花一番绣花功夫,将普通大棚变成了数字化、现代化大棚,投入小成本,创造了大效益。前来蔬菜研究所实验基地参观的游客走进大棚,亲眼看到各种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触摸数字大屏,体悟数字化的神奇,感受科技魅力,纷纷为之点赞。
相关新闻